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LORS的合作团队介绍丨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ISEIS)

发表日期:2019-02-27来源:放大 缩小
  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原海洋环境生态遥感中心RSMEE)与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ISEIS)长期合作,共同承担粤港澳合作项目“ Development of the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Fishery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等多个科研项目。2012年,LORS唐丹玲、施平、詹海刚、王东晓、王素芬与 ISEIS林珲、张渊智、黄波等合作研究"南海区域海洋生物种群多样性与生产机制",共同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基础科学)一等奖。近年,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的城市与湿地遥感团队 (UWRSG)成员张鸿生等与唐丹玲合作承担LORS开放基金项目"应用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监测香港后海湾红树林过去25年的变化",又取得新研究成果。 

广东省科学技术(基础科学)一等奖 获奖团队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城市与湿地遥感团队 (UWRSG)(www.urbanwetlandrs.com)在林珲教授和张鸿生博士带领下,近年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研究资助局(RG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和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等单位的支持下,应用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多源遥感融合技术,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与红树林湿地遥感监测和评估的系列研究。  

  在红树林湿地遥感方面,团队致力于融合多源多时相星载与机载高分辨遥感和野外考察资料,对红树林本地物种和外来物种进行识别,变化监测以及对红树林生物量的估算,从而支持全国红树林监测与保育工作。为此,团队共开展和参与了多次红树林野外调查,研究区包括香港(米埔、大澳、鹿颈等),广东省(深圳、徐闻)以及海南省(文昌、东寨港、三亚等)。在野外调查数据的支撑下,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红树林遥感监测研究,应用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如深度网络、旋转森林等)模型对多源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后向散射特征和极化特征进行自动分析学习,从而进行红树林种间分类、树种多样性调查,以及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估算。在红树林种间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对不同物种的长时间序列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例如,我们对香港米埔湿地过去25年不同种类红树林的斑块化特征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进一步分析外来物种海桑和无瓣海桑的长时间变化特征,从而更好地服务红树林保育工作。 

  目前,研究团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和国内合作,致力于促进国内外红树林湿地的遥感监测工作的进程。例如,团队成员是国际地理设计联盟(IGC)绿色工作组和数字丝路国际计划(DBAR)海岸带工作组的成员。团队还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此外,团队成员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获得奖励,包括第26届Geoinformatcis最佳论文奖、第四期中欧龙计划会议最佳海报奖和香港中文大学Dean’s List奖。

  

  图1 香港后海湾主要红树林种类的树、花和果实

  

  图2 香港后海湾不同种类红树林的中心在1991-2015年间的变化 

已发表相关论文  

  1) Luoma Wan, Hongsheng Zhang*, Guanghui Lin, and Hui Lin, A small-patch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mangrove mapping at species level using high-resolution remote-sensing image. Annals of GIS. 2019, pp. 1-11, doi: 10.1080/19475683.2018.1564791

  2) Hongsheng Zhang, Ting Wang, Mingfeng Liu, Mingming Jia, Hui Lin*, LM Chu and Adam Thomas Devlin. Potential of Combining Optical and Dual Polarimetric SAR Data for Improving Mangrove Species Discrimination Using Rotation Forest. Remote Sensing. 2018, 10(3), 467; doi: 10.3390/rs10030467

  3) Mingfeng Liu, Hongsheng Zhang*, Guanghui Lin, Hui Lin and Danling Tang. Zonation and directional dynamics of mangrove forests derived from time-series satellite imagery in Mai Po, Hong Kong. Sustainability. 2018, 10(6), 1913; doi: 10.3390/su10061913.

  4) Luoma Wan, Hongsheng Zhang*, Ting Wang, Gang Li, Hui Lin. Mangrove species discrimination from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using Gaussian Markov Random Field model. Wetlands. 2018, 38(5): 861–874, doi: 10.1007/s13157-017-0925-1.

  5) Ting Wang, Hongsheng Zhang, Hui Lin and Chaoyang Fang*. (2015). Textural–spectral feature-based species classification of mangroves in Mai Po Nature Reserve from Worldview-3 imagery. Remote Sensing, 8(1), 24, doi: 10.3390/rs8010024.

合作者介绍:

  林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担任国家遥感中心香港基地主任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遥感、GIS、卫星导航工作组香港联络处负责人,并担任过德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与访问教授。1992年,林珲获选为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创会主席,1995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选为中国国家航天局绕月探测科学专家委员会成员。2011年获选为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2012年当选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林珲于2009年获亚洲遥感协会杰出贡献奖,201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一等奖。林珲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 多篇学术论文,合作撰写了10部学术专著,编辑了一本地图集和12部会议文集,担任了英文国际学术期刊Annals of GIS 的主编以及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客座编辑,例如《国际地理信息科学期刊IJGIS》和《摄影测量工程与遥感PE&RS》。

  张鸿生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IEEE会员,CPGIS终生会员,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海岸带工作组、地球观测组织(GEO)全球城市观测工作组和国际地理设计联盟(IGC)工作组成员,联合国-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实习计划联络人,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香港基地联络人。主持香港研究资助局RGC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在CRC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Remote Sensing of Impervious Surface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曾获得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遥感青年计划资助、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担任30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目前主要从事城市遥感与湿地遥感应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