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环境预报保障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横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海域,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连为一体,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被世界誉为“超级工程”的跨海大桥。由于工程所处海域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且要求非常精准,对作业区的海洋环境预报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大桥岛遂工程施工作业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的需要,提供海洋数值预报模式研制和预报结果验证所必需的高密度实时数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盛安研究员课题组受委托建设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现场流浪潮实时监测系统,系统包括多套海流剖面和波浪监测浮标、平台波浪和潮位监测单元。海流剖面和波浪监测浮标5分钟自动测量1组海流剖面数据、每30分钟自动测量1组波浪数据。平台波浪和潮位监测单元以2Hz的频率连续采集水压,每分钟向用户发送1组瞬时水压记录(120个样本,用于监测异常波浪)、每分钟输出1个潮位数据、每30分钟输出1组波浪统计数据。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作业海区流浪潮远程实时观测系统”自2011年在工程作业海区投入使用,至工程结束共连续运行6年多。系统运行期间,南海海洋所科研人员为流浪潮远程实时观测系统的可靠运行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环境预报保障,为隧道沉管的顺利安装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得用户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的书面感谢。
沉管隧道管节浮运安装施工前,课题组还开展了榕树头航道、隧道基槽及坞口浮运等待区的海流剖面观测和计算分析工作,为管节浮运安装施工方案的制定、浮运安装作业窗口的选取、浮运等待区的确定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5年9月,隧道沉管安装施工遭遇异常波浪的袭击,课题组立即开展对异常波浪的观测研究。通过分析该区域大量的瞬时水压数据,提出异常波浪产生规律及对策,研究成果对工程的后续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区环境异常复杂,课题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次急工程之所急,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工作,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现了国家队科研院所深厚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