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LORS开放基金2018丨姜广甲、杨顶田合作论文在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发表

发表日期:2019-03-04来源:放大 缩小

  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8年开放基金项目”利用遥感技术评价潮汐作用对盐沼湿地-水体间有机碳交换的影响(2017B030301005-LORS1808)”,取得最新进展。LORS副主任杨顶田研究团队与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姜广甲博士合作的最新成果“An absorption-specific approach to examining dynamic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from VIIRS observations in inland and coastal waters”在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中科院JCR分区一区,影响因子为6.457)发表。

  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在水体碳循环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水体中溶解有机碳、胶体有机碳以及溶解无机碳的行为,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初级生产力等密切相关。水体中颗粒有机碳包括生命部分与非生命部分,即来源主要有藻源和陆源。由于POC的源汇过程比较复杂,针对不同来源POC含量的遥感估算模型还未见报道。

  

  POC与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该论文利用太湖、鄱阳湖、珠江口和大亚湾水域的生物光学数据,首次提出了采用不同颗粒物吸收比例对POC的来源进行分类的思路,将水体分为色素颗粒物光学主导水域(aph-dominance)和非色素颗粒物光学主导水域(ad-dominance),并构建了POC-index指数应用于VIIRS卫星遥感影像,从空间上揭示了POC的主要来源。根据不同来源的POC对水体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针对VIIRS卫星遥感数据的敏感波段(448、555、672和751 nm),构建了适用于不同来源的POC含量遥感估算模型,并经过验证和与已报道的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模型精度大幅度提高(R2=0.70,42.0%,N=136,p<0.01)。该算法应用于Hydrolight的模拟数据,发现两者的拟合程度较高,充分说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并应用于VII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揭示了内陆和海岸带水体POC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拓展水色遥感在内陆和海岸带水体的应用领域提供有力例证,且有助于了解内陆和海岸带水体的碳循环过程。

  

  

  不同水体来源POC含量的遥感估算算法

  

  基于VIIRS卫星数据的内陆和海岸带水体POC含量的时空分布

  论文信息: 

  GuangjiaJiang, Steven A.Loiselle, DingtianYang, ChangjunGao, RonghuaMa,WenSu, HongtaoDuan, 2019. “An absorption-specific approach to examining dynamic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from VIIRS observations in inland and coastal waters”. Volume 224, April 2019, Pages 29-43.

  论文连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34425719300380

  LORS开放基金合作者介绍:  

  姜广甲,男,博士,高级工程师。201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工作。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学金”、“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学金”三等奖等荣誉。目前主持科研项目7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7篇,EI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期刊审稿人。

  

附件: